CCIF2022 | 心脏电生理技术新进展——引领与创新兼备,持续推动学科发展


心脏电生理技术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心脏传导系统的电生理特性,明确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从而选择合适的临床治疗方案。受益于定位导航技术的进步及微创介入技术的成熟,心脏疾病的检出率显著增加,心脏电生理介入技术在诊断和治疗心律失常方面快速发展,已成为心脏电生理学领域热点之一。


本次大会心脏电生理技术新进展论坛立足心脏电生理领域诊治新技术和观念,涵盖心律失常疾病基础与临床等丰富内容,围绕起搏与电生理最新前沿、指南、动态和治疗进展等热点内容进行深入学术交流,邀请国内多位知名专家带来特发性室颤的导管消融、心外膜室速消融治疗进展、Brugada综合征的导管消融治疗进展等多个专题学术报告,通过线上、线下同步直播方式,以多角度、全方位模式传播规范诊疗理念和技术。



图片
心脏电生理技术新进展
01
特发性室颤的导管消融

特发性室颤(IVF)是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治疗已成预防IVF相关猝死的有效方法,药物及导管消融术是重要辅助手段。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董建增教授介绍,特发性室颤诊断需除外VF基质及所有可能病因,如器质性心脏病和遗传性心律失常。反复PVC诱发VF多为Pukinje纤维网、RVOT、MB或LV起源PVC诱发。单一PVC触发灶更适于消融,但多源PVC触发灶常见。陈旧MI患者多须对瘢痕内部或边缘Purkinje纤维网广泛消融,消融前需除外缺血触发VF。


02
心外膜室速消融治疗进展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刘少稳教授介绍,心外膜室速是指出口近心外的室速,心电图特征意义不大;心腔内心电图特征对室速出口的判断意义较大。ICM室速多在心内膜消融,少部分病例需要进行心外膜消融;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ARVC)和Brugada综合征(BrS)常需要心外膜消融。ARVC以外的NICM室速总体成功率低于ICM室速,其心内膜疤痕更小、分散,需要更多的心外膜消融。近年来,双极、双单级、针状消融、无水酒精、体外三维定向放射等消融技术进展层出不穷,每种技术都有其优缺点,存在一定缺陷的同时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03
Brugada综合征的导管消融治疗进展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内科蒋晨阳介绍了Brugada综合征的心外膜射频消融治疗实践。他指出,Brugada综合征(BrS)是一种离子通道基因异常所致的原发性心电疾病,极易发生室颤而猝死,是导致青壮年猝死的主要原因。本病药物治疗副作用大且效果差,确诊后一般立即植入ICD以预防心源性猝死。但ICD放电往往给病人带来剧烈痛苦和极度恐惧感,并且反复放电将加快电池耗竭,影响ICD使用寿命。BrS 的心内膜消融适用于存在初发室速/颤室早,V1导联QRS波无切迹患者,RVOT心外膜射频消融是最佳的治疗方法,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BrS消融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实践。




本次大会心脏电生理技术新进展论坛立足于心脏电生理领域诊治新技术和新观念,会议内容丰富,理念先进,参会代表反响强烈。论坛授课内容广泛,既有国际最前沿的心电诊断与治疗技术的介绍,又有规范化治疗指南的最新解读;既有理论层面的详解,又有实际操作过程中常见风险的防范与处理,特别是一些临床特殊病例治疗的展示报告,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心脏电生理技术新进展论坛的成功召开,为与会者搭建一个深度学术交流与合作、技术提高和推广的重要舞台,对推动、促进和规范心律失常疾病健康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

会议结束

收起

会议已结束